故《至真要大论》云∶五味阴阳之用,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,淡味渗泄为阳,咸味涌泄为阴。庶两勿羁縻,阴阳相和,否转为泰矣。
故用桂枝汤之三,五苓散之一,示三表一里之意,易名曰茯苓甘草汤者,乃桂枝五苓之变制也。攻痞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者,以其为表解里热之痞也『活人书』云:大抵结胸、痞皆应下,然表未解者,不可攻也。
故曰与调胃承气汤所以泻实,而甘草则有泻中调和之义。膀胱府之卫为气分,膀胱府之荣为血分,热入而犯气分,气化不行,热与水结者,谓之犯卫分之里,五苓散证也;热入而犯血分,血蓄不行,热与血结者,谓之犯荣分之里,桃核承气汤证也。
庸工不得其解,每遇热盛之人,但去桂枝,于甘辛极热之类,全无顾忌,仲景岂意后人如此之愚哉!即如产后不宜寒凉,所以举一白芍之味酸微寒者以示戒,今祗知除去白芍,于三黄寒凉等药,反恣用无忌。结胸阳邪,得之为逆,不堪攻下,故难治也。
又曰∶五脏六腑,皆禀受于脾胃,脾胃一伤,则脏腑无所受气,故东垣惟孜孜以保脾胃为急。以姜汁酒浸炒芩、连,及栝蒌实、香油拌曲略炒之类,治痰火。
”木实金虚,是木横而凌金,侮所不胜也。煮服倍蜜,峻治缓行,下而和之,以其病势缓急之形既殊,汤丸之制亦异也。